
近期,网红柴怼怼指控胖东来玉石暴利和偷税漏税,于东来强硬回应:若无处罚将关闭胖东来,甚至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状态。
7月抖音平台出手,认定柴怼怼29条视频涉嫌侵权,全部下架并限制账号投稿一个月,胖东来危机暂告一段落。
柴怼怼为何专盯胖东来?平台处理背后有何依据?
一场始于玉石的风波,竟让胖东来这个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商业巨头几乎与关门擦肩而过。7月初,一位名为&34柴怼怼&34的玉石博主,眼珠子几乎贴在手机屏幕上,对着镜头炮轰胖东来,明明成本只有几百块的石头,却转手卖上千上万!仅有二十余万粉丝的柴怼怼,一时间获得空前曝光。
他进一步指责胖东来是&34以超市为幌子&34,核心盈利靠的是玉石销售,甚至投下了一颗&34偷税漏税&34的惊天炸弹。
展开剩余88%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舆论风暴,胖东来并非坐以待毙。首先公开玉石定价标准,证明玉石仅占销售额0.34%,毛利率只有20%。
随后,拿出法律武器,向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责金额高达500万。这些常规操作本可平息风波,但事态在7月出现戏剧性转折。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竟在社交账号上放出狠话,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一家企业的命运,就这样悬于一张嘴的造谣之上。舆论瞬间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于东来的商业气节,质疑者则认为此举不过是作秀。
但无论如何,这场骚动已经引起了平台方的高度警惕。显然,一旦涉及关乎民生的大型企业存亡,事情已远超普通商业诋毁的范畴,而是关乎一个区域经济与就业的稳定大局。
这也让我们不停思考,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商誉不被随意践踏?一场充满戏剧转折的商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当全网的目光聚焦于柴怼怼,好奇这位&34玉石鉴定师&34如何有勇气向胖东来发起挑战时,真相开始一层层揭开。&34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34,这句网络流行语用在柴怼怼身上再合适不过。
原来,这位表面上对玉石头头是道的博主,自己的店铺里卖的产品竟然充满了猫腻。其珠宝店内商品上贴满了&34未做鉴定&34、&34介意染色勿拍&34、&34不以此原因做赔偿&34等免责标签,几乎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告诉消费者:这些东西可能有问题,但别找我麻烦。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网友指出柴怼怼店内五颜六色的&34翡翠&34产品,简直像塑料玩具一样艳丽不自然。
而另一位玉石博主的揭露更是致命一击,柴怼怼店里售价高达1880元的和田玉手链,实际成本竟然只有10元!这一对比,令人情不自停地想问:真正牟取&34百倍暴利&34的,到底是谁?
柴怼怼的嚣张气焰也引人侧目。当知道胖东来提起500万元索赔时,他不以为然地回应:&34500万很多吗?&34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公然在直播间踢出来自河南IP的观众,扬言&34讨厌河南&34,甚至嘲讽河南&34没钱,穷得叮当响&34。这种明显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言论,让更多人看清了这位自称&34柴老师&34的真实嘴脸。
柴怼怼的行为模式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套路化操作。他专挑有流量的商家下手,通过制造争议来博取关注,甚至在销售玉石之外,还兜售所谓能&34治病&34的&34三无中药&34。
这些爆料犹如一盆盆冷水浇在柴怼怼头上,让他从道德制高点上迅速跌落。这一戏剧性反转,也让公众重新审视了这场本不对等的商业争端,认识到了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狩猎。
当舆论风向急转直下,抖音平台也迅速行动起来。7月23时,平台首次接到胖东来关于柴怼怼的侵权投诉。
这次处理并非草率行事,抖音平台主动与胖东来沟通,要求提供更多证据材料,特别是针对&34利润靠玉石&34等诽谤点的驳斥证据。
平台的这种谨慎处理态度,展现了其对公正性的重视,避免了武断决策可能带来的质疑。
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7月下午,在收到胖东来补充的完整材料后,抖音平台做出了裁决:认定柴怼怼近期发布的29条视频涉嫌侵权,全部予以下架处理。
不仅如此,平台还根据抖音社区自律公约,对柴怼怼账号实施了限制投稿权限一个月的处罚。抖音平台还表明,将持续关注该账号,如果在处置期满后继续发布侵权内容,将升级处置措施。
面对平台的处理,柴怼怼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变本加厉。有媒体报道,他甚至公开喊话抖音创始人张一鸣,扬言&34忙完了,连你们一起搞&34。
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在网友看来简直是&3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34。而对于平台的处理决定,大多数网友纷纷拍手称快,认为这是对肆意造谣者的应有惩罚。
这场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治理的思考。一方面,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发声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无门槛的表达权也被一些人滥用,成为伤害他人的工具。
抖音平台这次对柴怼怼的处理,表明了平台方对商业诋毁零容忍的态度,也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这种基于证据、依法依规的处理方式,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平台的公信力,给那些想靠造谣蹭热度的人敲响了警钟。
胖东来并非第一次遭遇恶意攻击。早在今年3月,一位百万粉丝的女网红就曾声称在胖东来购买的内裤严重掉色并导致过敏。
然而真相很快浮出水面——这位网红有多次&34碰瓷&34商家的历史,而涉事内裤经专业机构检测完全符合国标。随后又有自称&34经济学者&34的宋清辉加入战局,称胖东来&34缺乏核心竞争力&34,是&34靠流量骗钱的商人&34。讽刺的是,宋清辉此前曾因抹黑华为被邀请到总部&34参观&34,其发言中还充斥着地域黑内容。
另一个荒诞剧情几乎同时上演。今年五一期间,浙江一家购物商场取名&34胖都来&34,不仅名字与&34胖东来&34仅一字之差,连品牌Logo和经营定位都惊人相似。
面对质疑,&34胖都来&34方面解释&34胖&34是吉祥圆满的寓意,&34都&34是董事长的姓氏。这种牵强的解释自然无法消除公众质疑,胖东来已向其发出律师函,准备就品牌侵权提起诉讼。
这些密集而来的挑战,似乎印证了那句&34树大招风&34的古训。作为一家销售额近百亿、员工7000多人的企业,胖东来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是融入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如员工高福利、产品全退款等,既赢得了消费者的心,也可能触动了某些同行的敏感神经。
面对接连不断的挑战,胖东来选择了坚守而非妥协。从直面&34内裤姐&34的造谣,到对抗宋清辉的抹黑,再到起诉&34胖都来&34的品牌侵权,最后到此次硬刚&34柴怼怼&34的恶意诋毁,胖东来始终保持着一致的维权态度:依法维权,绝不退让。
这种坚定立场获得了广泛支持,也让那些想靠&34碰瓷&34出名的人认识到,知名企业并非好欺负的&34唐僧肉&34。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商业诚信和品牌声誉的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一家企业的商誉往往需要数十年积累,却可能因一次不实指控而遭受重创。
胖东来与柴怼怼之战,是商业诚信对抗流量经济的价值冲突,最终公道自在人心,正义站在了诚信经营方。
互联网时代,平台治理与商业道德同样重要,这场风波不仅是个案,更是对网络环境的一次检验。
网络暴力为何屡停不止?诚信经营者为何常需付出维权代价?答案或许就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中。
发布于:江西省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