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大概是什么样的?11月5日,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兴兴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提出一个设想。
他说,“我有一个简单的构想,未必准确。我希望在明年或者后年哪一天,宇树或者全世界哪一家公司实验室能达到的效果是在陌生的生活场景中,如果你给机器人发送语音或文字,机器人大概能实现80%的任务”,“且这个场景完全没有预训练过”。
王兴兴认为,上述场景如果能实现至80%左右的成功率,将会是非常突破性的技术,“目前全世界做AI很多还是(有)概率成分,看运气,有些运气好的就做出来了”。在他看来,如果明后年谁能把上述目标实现了,“毋庸置疑应该是全球最领先的具身智能AI模型”。

今年机器人产业非常火热。王兴兴乐观估计,今年全国智能机器人领域平均应该有接近100%增速。他说,全行业应该感谢各种政策的支持。
“目前人形机器人,包括具身智能,最关键的还是机器人大模型的进展速度。”王兴兴认为,相比深度强化学习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机器人大模型进展速度比想象中慢了点,还没达到真正的临界点。
他认为,对具身智能来说,模型和数据都还需要改进。“目前简单的模型结构大家也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发现泛化能力还不太够,所以模型能力还需要做创新。大家希望目前数据质量更好一点,有更大规模的数据,但目前对数据的采集、数据质量的评判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两部分相辅相成需要大家花更多时间,而不是单单只是一股脑地去采集大量数据,或者一股脑把模型规模做大。”
王兴兴建议,在模型结构、数据采集方式及质量方面需要更多思考,这是目前全球,包括宇树科技在内,普遍面临的较大问题。
至于为什么需要人形机器人?同一场论坛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oMeLa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主任丹尼斯·洪援引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的话说,“物体的形状是由它的功能性来决定的”。
“说到机器人我也有这个梦想,希望机器人能帮我们做一些家务、洗衣服等等,这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机器人和我们一起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丹尼斯·洪认为,当提及“机器人”和“动力”时,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机械系统不断发展,运用物理知识并编写算法等式,这是基于模型的方法。如今,新的模型是由数据驱动的,即机器强化学习模型。两种方法不同,但目标一致。至于最终的成功究竟是基于模型还是基于机器学习,他的团队仍在持续开展研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